电话:0538-8702577 


传真:0538-8702229

< >
网站首页 >酒业资讯 > 酒业资讯

酒文化背后齐鲁深厚的传统文化

分享到:
点击次数:138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23日15:15:24 打印此页 关闭

山东人的好客举世闻名,好客山东人的酒桌礼仪因其丰富多彩而让很多外地人摸不着头脑,以至有外地初到山东人将“好客山东欢迎你”改为“好客山东喝死你”。你是否也有出差山东因为酒桌规矩繁琐而不知所措的时候?

众所周知,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祭必饮、饮必祭”,酒被认为通灵、通神。祭祀是国家最重要的仪式之一,祭祀中必须饮酒,为了表示足够的敬意,有时还会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鲜血。在各朝的祭祀之礼中,酒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王还为此颁布《酒诰》,规定酒祭的礼仪。而且在秋收后,普通百姓也可参与到向天地、先祖进献礼酒的欢庆活动中。

喝酒时,推杯换盏中的繁琐的各种礼节古已有之。在《仪礼》、《礼记》中均有对周代饮酒的程序的规定:进门后,主人与正宾行3次揖礼来到堂阶前;升阶前,主人与正宾再行3次礼;升堂后,主人要拜谢正宾光临;入席后,主人向正宾献酒,正宾回敬,主人先喝尽再劝主宾饮用。这个你推我让的过程非常复杂。像极了当下酒桌上你来我往劝酒之景。

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封于齐,周公被封于鲁,二人将周文化带到了齐鲁大地,周文化与齐鲁本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融合、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秦汉时期,齐鲁文化终于完成了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的过渡,为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概括起来,齐鲁传统文化有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基本特征,在当代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西周分封立国,齐国尊重东夷文化传统并予以改造发展,鲁国作为周王室的宗亲国则注重传承“周礼”。虽政策相左,但实质上都是以继承优良文化传统为立国之策。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际,孔子删述六经,使传统典籍得以保存。齐鲁文化实现了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实现了继往与开来的统一。齐鲁大地特别注重对以孔孟为代表、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至今仍被称作“孔孟之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齐鲁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墨子、姜尚、管仲、孙子等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儒家、墨家、兵家等学派都积极入世,充满刚健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孔子一生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奔走于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致力于实现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此后的儒家子弟也纷纷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墨家为济世救民,日夜不休地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齐国兵家分析历史与现实,在实践基础上,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兵家经典。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务实拼搏是齐鲁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来源上看,齐鲁文化是多源头的,是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和东夷文化在东夷故地上不断分化与融合的结果,这也就决定了齐鲁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以平等、开放、自由的态度吸纳了学术立场各异的学者,他们在稷下学宫辩论交流,使这里成为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在之后几千年的发展中,齐鲁文化始终能够兼容并蓄,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文化内涵。

齐鲁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深深根植于齐鲁大地。孔子和儒家极力主张以“礼”为标准,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春秋时期就有“周礼尽在鲁”的说法。忠诚守信是儒家道德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主忠信”“信近于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都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齐国将人本思想充分落实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太公封齐,施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尊重东夷人的民风民俗,是对人的个性与权利的尊重。管仲、晏婴也都主张富民利民,注重顺应民心、从民所欲。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集中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将“仁”的思想与政治紧密结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力推行“仁政”主张,将民本思想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尚义爱民、以人为本是齐鲁文化主体精神的重要体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化,为中华民族一次次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提供了深层次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滋养。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山东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

齐鲁文化的价值观念、主体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根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齐鲁文化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支撑中华民族在困境中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观,是中华文明历经挫折和磨难、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齐鲁文化满载的人文关怀、人道精神,崇德尚法、德法兼顾等观念,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与传承意义。

此外,齐鲁文化的价值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在多个层面上可以互通互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同”世界的图景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在精神上有异曲同工之意;儒家“君子”的操守修养与社会主义道德也颇多相似;“民为贵、君为轻”等政治主张与“平等”“民主”的价值目标有相通之处;等等。

齐鲁文化的代表——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在国内外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儒家思想同其他思想文化一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因而具有了强大而长久的生命力。在今天,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智慧,对解决当代面临的诸多难题仍有重要启示。

从 2004 年起,我国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十几年来,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

齐鲁文化在当代依然魅力四射。齐鲁酒文化及传统文化是在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以东夷文化为源头、夏商周文化和东夷文化互融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齐文化和鲁文化不断分化与融合的结果。齐鲁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山东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一条:孔子百觚,喝出了一个齐鲁文化,喝出了一个千年中华 下一条:原浆酒是好酒吗?